
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李麻花
《1》
叶脉是树叶的指纹,所以就像人一样,世界上找不出两片相同的树叶。
茶叶也一样,小到叶片,大到分类,不会有完全相同的。
否则,我们费尽心思为它们分类、取名,岂不都是无用功?
品种、产区、工艺的任何一点细微变化,都有可能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风味。
有茶友在后台问:“岩茶中的肉桂、水仙、大红袍到底该怎么分辨?”
他想买岩茶,但光是看着这几个名字就头疼。
这三种鼎鼎有名的岩茶,在他眼中都长得一模一样。
一条一条,黑乎乎的,根本看不出区别。
茶友想知道,有没有什么窍门,能通过看干茶的外形,就把它们辨认出来。
要说方法,是有的。
但比起靠外观辨认,李麻花有更好的方法。
《2》
实话说,刚刚入门的茶友,想仅仅通过干茶来区分水仙、肉桂、大红袍,难度还是很大的。
岩茶与白茶不同,白茶工艺质朴,不炒不揉,从茶青到成品茶,茶叶外观不会发生太大改变。
而岩茶的制茶工艺相对复杂,摇青、揉捻、发酵、焙火等一系列步骤,会大幅改变茶叶外观。
制茶时,茶叶反复摩擦、挤压,形态改变、内质转化。
无论什么品种的茶青,制成之后几乎都是条索紧结、乌黑油润的模样,很难区分。
火功接近的情况下,光看颜色更是难以分辨。
若要通过外观区分水仙、肉桂、大红袍,看条索的形态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。
水仙是乔木型茶树,叶片本身就偏大,成品茶的条索也会显得粗壮、肥大一些,长度偏长。
与水仙相比,肉桂的条索就秀气许多,纤细瘦长,看起来比较精干。
大红袍的情况较为特殊,因为市面上的大红袍,多数都是拼配茶。
多种岩茶拼在一起,不确定性太大,没有统一的干茶样貌。
但总体来说,大红袍的干茶粗细、长短都比较中等,算是介于水仙与肉桂之间的模样。
通过干茶辨别这三种茶,有经验的茶客或许能看得七七八八,但对多数人来说,都不容易。
《3》
香气与滋味,体现的才是一款茶的核心特征。
因此,比起看干茶外观,李麻花更推荐茶友们从香气与滋味入手,来辨别水仙、肉桂、大红袍。
作为乌龙茶的一种,岩茶香型丰富多样,每种茶都有无可替代的标志性香气。
品种香、工艺香和山场味相辅相成,几乎不会出现雷同的情况。
水仙的品种香,是清雅的兰花香,宛如山间悄然绽放的兰花,沉静、雅致。
花香中带着丝丝缕缕的甜意,沁人心脾。
上了年纪的老丛水仙,还能生出沉稳、醇厚的木质香,俗称“丛香”。
肉桂的品种香,就体现在它的名字上。
鲜明独特的桂皮香,近似香料的香气,锐利而霸气,极具穿透力。
除了标志性的桂皮香外,肉桂的花香、果香也毫不逊色。
至于大红袍,作为拼配茶,它的香气也是复杂的。
拼配时,为了整体茶味的协调,大红袍的茶香追求的是层次感和均衡感。
它香气并不一定以谁为主导,变数很大。
但好的大红袍,香气一定是协调不突兀的。
《4》
光闻香气还不够,茶汤喝到口中,才能带来更切实的感受。
不同的岩茶,滋味和汤感自然也有差别。
醇不过水仙,香不过肉桂,水仙喝的就是一个“醇”字。
水仙的茶汤质感顺滑如丝,口感柔滑、醇厚,滋味丰腴饱满。
轻啜一口,茶汤在口腔中翻动,能感受到明显的厚度,回味持久。
肉桂的滋味不似水仙那般绵柔,冲击力更强。
辛锐的桂皮香与茶汤融合,带来霸道的滋味,极具辨识度。
仔细品味,还能品出微微的辛辣感,喝过就难忘。
而大红袍,依旧保持其“中庸”的态度。
茶味中正平和,香清甘活的特征平衡地融于一碗茶汤。
每个制茶师都有独家的拼配比例,拼出来的大红袍茶味不尽相同。
《5》
水仙、肉桂、大红袍,能作为岩茶的三个代表品种长久不衰地存在,足以说明它们各有魅力,各有拥趸。
它们的个性,在干茶上的体现并不明显。
但越深入品饮,三者的特点愈发鲜明。
水仙温润醇和、肉桂张扬奔放、大红袍中正圆融。
要分清这三种茶,没有比闻香品茶更好的方法了。
若品饮之后,依旧喝不出差别,大概率是茶不够好,风味都糊作一团,很不分明。
这种情况,也不是没有茶友遇到过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5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